2025年6月20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后续简称“北京波谱学会”)代表受邀赴合肥考察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并进行了现场数据测试比对。
国仪发布核磁谱仪 受邀考察见真章
在2025年5月23日-25日召开的北京波谱会中,国仪量子总裁贺羽宣布并推广了国仪量子新产品——400M和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尽管现场报告中仅有短短几页的产品介绍,却引起北京波谱学会的震动,北京波谱学会的理事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国内第二家高场核磁共振谱仪的制造商出现了吗?北京波谱学会的宗旨是“波谱当自强”,我们大力支持国内企业投入到核磁共振事业中来,本次相对突然的新产品推广也让我们倍感疑惑。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真实的谱仪,没有现场看到采集数据,很难相信国产第二家高场核磁共振谱仪制造商的诞生。
针对这些质疑,国仪量子公司主动邀请北京波谱学会的理事们到国仪量子进行实地考察。因此,北京波谱学会代表杨海军理事长,向俊锋副理事长,李中峰副理事长,王雨松京外理事以及相关专家组成考察团队,到国仪量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这是北京波谱学会首次出京交流考察。
北京波谱学会理事代表团与国仪团队在量子科仪谷合影
现场比对测试——数据、速度、数量
在一天的考察中,大家进行了热烈的的会议讨论和实际数据采集,整个过程非常紧凑。双方交流非常深入,讨论了很多技术细节,也现场提出了很多疑问和建议。热烈的讨论源于双方的共同梦想——国产仪器的崛起。
我用三个词来总结此次考察的感受,分别是:数据、速度和数量。下面分别对这六个字进行详细说明。
数据
可靠的谱图数据
数据是否可靠是评价一台谱仪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因此谱仪的检测灵敏度、测试效率以及谱图的质量和是本次考察的关键因素。在现场测试比对环节中,我们准备了两支标准样品进行现场比对测试,分别为:0.1%的乙基苯,用于测试1H灵敏度; 40%的ASTM,用于测试13C灵敏度。具体的测试比对结果如下:
(1)1H灵敏度
其他制造商的测试结果如下:
品牌一:信噪比实测为341:1(样品不旋转)
品牌二:信噪比实测为349:1(样品不旋转)
国仪量子CAN400:信噪比实测为458:1(样品不旋转)
(2)13C灵敏度
其他制造商的测试结果如下:
品牌一:信噪比实测为224:1(样品不旋转)
品牌二:信噪比实测为229:1(样品旋转15 Hz
国仪量子CAN400:信噪比实测为224:1(样品不旋转)
由现场实测数据证明,国仪量子谱仪的检测灵敏度不低于对比的其它公司的谱仪。
(3)测试效率
以标准氢谱测试要求(扫描8次)为基准,对CAN 400M谱仪完成1H NMR谱图的时间进行测试。在保证谱图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整体测试时间缩短了约40%。这体现了设备的高效测试性能,更彰显了过硬技术与各类技术细节积累。在数据可靠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将提高性价比,是取得大家认可的一个关键。
除此之外,现场还进行了非标准样品的测试,并且向俊锋进行了实际上机操作。向俊锋表示:在实地考察之前,对国仪的了解停留在顺磁,现在也拓展至核磁,国仪的核磁软件有自己的设计想法,这点很好!同时向俊锋根据自己多年的核磁应用经验,也针对一些软硬件细节提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
速度
前所未有的磁共振速度
在这次实地考察中,国仪量子展示了其前所未有的磁共振技术发展速度。国仪量子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起家,其顺磁产品的发展速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其顺磁的发展速度是否能复制到核磁谱仪上面,是本次考察前的疑问。现在我们得到了答案。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国仪量子制造出了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成为国内第二个能够生产整机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公司。这种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种速度的背后是什么?是国仪的研发团队把自身顺磁谱仪研制经验移植到核磁谱仪研制上,更是一支优秀的磁共振研究队伍的体现。在国仪的介绍中,国仪磁共振研究团队共有百余人,并且30~40%是相关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他们从技术原理、磁体、探头、谱仪、软件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研究。这种速度也是他们日以继夜、不畏辛苦、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流血流汗、加班熬夜奋斗的结晶。最终使得我们看到了“顺磁速度”在核磁上的再现,这也可以定义为国产“磁共振速度”。如果中国的科学仪器公司都能像国仪量子这般的话,何愁中国仪器不能自强?
数量
大规模生产交付的谱仪数量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只看到国仪量子在应用中心展示的两台核磁谱仪。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十台、百台甚至更多的核磁谱仪生产出来,并在各科研院所进行实地应用。因为想要真正实现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大规模数量的谱仪生产和交付能力是关键。这对制造商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技术支持能力提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波谱学会理事代表李中峰(左)、向俊锋(中)、杨海军(右)与400M核磁谱仪合影
总之,这次国仪量子考察之行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使我们对国产仪器、国产核磁仪的未来技术发展有了更强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磁共振未来。